位於新北市永和區復興街17號的「第二代傳統美食」,鄰近頂溪捷運站,我從小吃到大的數十年老店,主要是賣筒仔米糕與排骨酥湯,是市場旁很多人早餐或午餐的選擇。每日07:00開賣至18:00(週四休),也許它不是最好吃,但以永和美食來說,是我難以放棄的回憶,如果你也是永和人,可能知道我這個想念
第二代傳統美食
234新北市永和區復興街17號
電話不明
07:00–18:00(週四休息)
第二代傳統美食在那裡與用餐環境
這間店位於捷運頂溪站附近,從頂溪站往復興街走就會看到全家等等,再走過去就可以看到位於巷子旁三角窗的
第二代傳統美食
小時候,會和老媽到菜市場買菜,然後就會在這一帶覓食,最早是一間米粉湯,在巷子內,後來那間米粉湯變得比較不好吃
或是其它我忘記的理由,我們就開始吃這間的米糕和排骨湯,有時也會買粿仔條或是冬粉
比較大了就比較少陪媽媽買菜,但老媽買完菜也都會帶給我一份
可以說這就是我自己從小吃到大的店
以前沒有店名,後來大概是覺得沒店名麻煩就取了個名字
搬離開永和後比較少來
不過其中一個原因是有一陣子店家放棄傳統蒸米糕的鋼杯,改用紙碗,那時味道不太對就不吃
聽說最近改回來了
那麼,容我再度為大家介紹一次這間有著我童年回憶,而且定型我對於『排骨酥湯』應有的口味的店家
第二代傳統美食菜單與價格
現在都比較貴了
第二代傳統美食吃個回憶
-
筒仔米糕
比較淡一點,油蔥用的比較少了。香氣欠缺了一點
但可能是因為近年我口味變淡,這樣的口感也很棒。
放在上面的魯蛋倒是有點小縮水
依慣例,要放這個外瓶是工研辣椒醬,吃起來完全不像的辣椒醬,而且要放很多
( 我後來思考為何小時候會有這習慣,應該是不喜歡油蔥的味道,想要蓋掉它 )
這米糕,別人吃起來可能還好
有人會覺得這樣加醬很誇張 ( 我也承認其他狀況我個人喜歡吃原味 ,但這間不一樣,就是要這樣吃 )
記憶中的味道,雖然有所變化,但也有所傳承
對了,在米糕上放魚鬆那種吃法,對我這個從小在永和長大的傢伙來說,那叫邪魔外道 ( 爆笑 )
-
排骨酥粿仔
從小在這個菜市場,這攤子吃排骨酥湯
也養成了奇怪的觀念,就,應該要放冬菜,還有那種炸的硬硬像是鹹酥雞翻版的排骨酥根本是同名的不同東西
此外排骨酥湯加蘿蔔? 太奇怪!! 要加芋頭才對…
( 我的個人偏見 )
雖然排骨酥以前就很小氣沒幾顆
然後芋頭這些年從以前很豪爽一大塊越來越小塊變成這樣..
好吧,可是這是記憶的味道
總評
一般來說我寫食記會盡可能在不客觀 ( 舌頭的味道,沒有一個人是一樣 ) 中找到一個平衡點。
不過這種就沒辦法,請注意,這是絕對不客觀的發言
這味道,雖然和過去的味道來說,已經退步很多。
但還是喜歡,喜歡到這間簡陋的小店。吃著我小時候吃過的『類似』風味
屬於永和,頂溪。這邊的排骨酥湯與筒仔米糕
店家/景點資訊
- 店家名稱:第二代傳統美食
- 所在地址:234臺灣新北市永和區復興街17號
- 營業時間:日 一 二 三 五 六 07:00-18:00
- 店家電話:
- 評價:★★★★★